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学术交流 >

著名犹太学专家傅有德教授来我院讲学

发布时间:2007-11-09 浏览量:

11月7日,应四川外语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的邀请,国家985二期工程创新基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基地主任,享誉国内外的宗教、哲学研究界专家,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傅有德教授在国际报告厅为全校师生做了一场题为《传统与现代之间:犹太教改革及其对中国文化重建的借鉴意义》的精彩演讲。会后,傅教授在国交院会议室和我院青年教师及研究生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亲切座谈。

傅有德教授首先向同学们简要介绍了犹太教的历史、经典及其与基督教的关系,最后梳理出犹太教从圣经犹太教-拉比犹太教-中世纪犹太教-现代犹太教的发展脉络,并对各个时期的特点进行了分析。然后,着重讲述了法国大革命后犹太教改革的历史原因及其影响,并指出,犹太教改革是犹太人历经了近两千年的流散生活以后第一次冲破“隔都”的围墙,融入现代社会的重大举动,也为犹太教改革派的产生铺平了道路。

最后,傅有德教授把讲座的重点放在了“对中国文化重建的借鉴意义及原因”上面。他通过结合对比犹太人改革的背景和中国“五四”运动以及当代中国社会的历史状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傅教授指出,改革前的犹太人和当代的中国人面临着相同的历史背景、相似的历史际遇。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犹太教改革采取了“兼顾彼此”的态度。其结果是在帮助犹太人融入西方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同时,又存留了犹太教,进而保住了犹太文化传统。犹太教的经验为中国人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其中主要的一点就是:经过革新的传统仍然可以成为现代人的价值观。有鉴于此,中国人在传统和现代的抉择面前不应“非此即彼”,而应该取道于两者之间,即在实现物质层面的现代化的同时,继承和革新以儒家为核心的传统,使之成为中国人的精神安顿和族性。犹太人的经验之所以可被借鉴,乃因为当代中国人和当年的犹太人面临类似的文化危机,面临同样的实现现代化和改革传统以保存族性的双重任务。

傅有德教授讲授完毕之后,与在场师生进行了长达半个多小时的零距离交流。现场气氛十分热烈,同学们频频举手提问,傅教授也一一精彩解答。

报告由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傅晓微教授主持。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傅有德教授的报告,研究生部王利刚同学,现场利用多媒体手段为同学们摘录下讲座中的关键词,对犹太教方面的术语,如“摩西五书”、“因行称义”等进行了翻译和解释。这次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傅有德教授简介:傅有德,山东青州人。现任兼任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山东大学学术(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山东大学人文学部学术委员会主任、全国外国哲学学会常务理事、全国宗教学会理事、山东省哲学学会会长、国际巴克莱学会理事、《犹太研究》主编。

傅有德教授曾先后在爱尔兰都柏林三一学院(1987-88)、英国牛津希伯莱研究中心(1992-93)、伦敦犹太学院(Leo Baeck College,1993-94)、以色列希伯莱大学高级研究所(1994夏)学习,并以访问教授身份在美国凯斯西部保留地大学(1997)、香港中文大学(2001)、伦敦大学(2002)、波士顿大学(2004、2005)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2006)等学校或学术机构讲学或从事研究。

英国杂志Manah、报纸Jewish Chronicles、以色列报纸、美国Ohio日报和Case Western大学校报、波士顿大学校报、加拿大国家电台和《星岛日报》以及《美国高等教育纪事周报》等媒体对他多次采访报导。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