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讲堂”第三讲开讲——王智彪:从医学伦理谈原创医疗器械的发展方向
发布时间:2022-10-06 浏览量:
2022年9月29日,应四川外国语大学邀请,重庆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超声医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超声医疗国家工程中心主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王智彪教授莅临我校,在我校西区立德楼A609会议室开展题为“从医学伦理谈原创医疗器械的发展方向”的线下讲座。本次讲座由科研处主办,是四川外国语大学“名师讲堂”系列讲座第三讲。讲座由科研处处长、博士生导师胡安江教授主持,校内近百位师生到场听取了此次座。
讲座现场
讲座伊始,胡安江处长对王智彪教授、邢若曦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接着,他对王智彪教授的科研成果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对王教授的学术人文情怀给予了高度评价。本次讲座,王智彪教授围绕“从医学伦理谈原创医疗器械的发展方向”主题进行了深入阐述,他的讲解深刻且富有激情,现场师生反响非常热烈。
王智彪教授讲座
首先,王智彪教授向现场师生抛出四个思考问题:1. 医学的根本目的是什么?2. 人文在慢性疾病的病因及病程发展中的作用?3.从疾病到康复转归过程中,怎么评价诊断和治疗方式的优劣?4. 微无创医学为什么是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并希望通过此次讲座与到场师生共同探讨。他首先从当代医学范例入手,一步步将目光聚焦到患者的术后生活上来。他提出,自然科学同样强调人文关怀,而医学中人文关怀的发展与践行,正是我校新文科背景下全体师生的前进方向。
接着,王智彪教授以如何认识生命,如何认识患者为题,细致讲述了生命的形成与发育过程和患者术后亟需得到的关怀。王教授指出:生理、心理、社会行为的和谐统一才是一个完整的人,而整体思维在当代国际医学医疗中往往受到忽视。医学作为康复医疗的外因,只有与整体的人这个内应的影响下,才能发挥理想作用。
最后,他向到场师生介绍了海扶医院的医学模式,指出海扶医院完成了从“治病”到“治病人”的重要转变,并表示:语言助力中国原创走向世界,翻译工作在我国各类前沿科技的发展与推广过程中其中举足轻重的作用,翻译专业人才大有可为。
邢若曦教授进行答疑
答疑环节,现场师生就“海扶刀”技术的原理与应用,女性病毒防护与疫苗接种等问题向两位教授提问,两位教授从多个维度进行了耐心的解答,到场师生听取了两位教授的深切话语,从中感到受益匪浅。
胡安江处长主持并总结
会议最终由胡安江处长进行总结点评。他指出医学与翻译存在大量互通之处,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关系。从王教授对生命的时空划分中,他联想到翻译中的时光划分,他表示,翻译本身就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旅行。王智彪教授在讲座中展现的学术理想、人文情怀、问题意识和个人修养都是值得全体师生推崇学习的榜样。
图/文:科研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