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背景下的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培养”线上研讨会圆满落幕
发布时间:2020-09-29 浏览量:
2020年9月18日下午,由四川外国语大学主办,科研处、国际关系学院、重庆非通用语学院承办的“新文科背景下的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培养研讨会”在线上顺利进行。这场云端国别和区域研究的学术盛宴,邀请来自上海交通大学、暨南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等国内多位专业学者参与。
四川外国语大学校长董洪川、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秘书处主任罗林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刘玉梅主持开幕式。
董洪川向与会嘉宾简要介绍四川外国语大学办学历史、办学模式、办学理念、专业设置情况。学校设立了国别区域应用研究平台,成立了金砖国家研究院、重庆国际战略研究院、当代国际话语体系研究院、以色列研究中心、陆海新通道涉外服务行业中外人文交流研究院、重庆市国际教育研究发展中心、重庆市教育法制研究中心。近五年来,外语学科国务院学科评议组专家们提出,加强国别和区域研究,将其设置为外语学科五大板块的重要内容。学校紧盯时代发展要求,根据专家的建议做了及时调整。新文科建设提出后,为学校的发展提出了重要的战略契机,学校根据重庆市政府要求,立足于服务国家和地方的发展需要,发挥学校的语言优势,探索国别与区域人才培养。本次研讨会是四川外国语大学70周年校庆系列学术讲座之一,欢迎各位专家参会,期待各位专家在云端碰撞出更多的思想火花,为相关领域的改革、人才培养建言献策,并祝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秘书处主任罗林教授致开幕辞并做主旨报告,罗林教授向本次大会召开表示祝贺,向四川外国语大学领导长期以来对国别和区域研究的支持表示感谢,向各位专家长期以来为国别和区域研究发展做出的贡献表示崇高的敬意。本人与川外早早结缘,2005年和其他专家共同推动四川外国语大学阿拉伯专业的创立。近年来,阿拉伯语人才培养取得重要进展,一批高水平人才成长起来,充实到国别和区域研究的队伍当中。2018年9月,四川外国语大学与重庆市教委共建重庆非通用语学院,成为西南地区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的重阵,也必将为国别和区域研究注入新的力量。
围绕新文科建设以及国别和区域研究,罗林教授表示,第一,外语学科发展要警惕空心化和工具化;第二,国别和区域研究紧扣新文科建设的内涵和要求;第三,国别和区域研究学科建设要走交叉融合的新路径;第四,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具有光明的发展前景。我们要从战略的高度,把握国别和区域研究的时代背景和现实需求,国别和区域研究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的发展战略机遇期,面对发展战略机遇期,我们应认识到国家需求是国别和区域研究的根本保障。他认为从三个方面抓紧抓实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一是持续产出高水平的资政服务成果,二是扎实推进交叉融合的新文科建设,三是不断提升教育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我们坚信在大家的积极参与之下,国别和区域研究必将迎来发展和繁荣的新时代。
研讨会第一阶段由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执行院长杨成教授主持。
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主编彭青龙做题为《新文科建设与外语学科转型发展》主旨演讲,他提出,新文科建设对于外语学科的转型发展提出了新的机遇与挑战,认为新文科建设会引起知识生产和人才培养新范式的变迁,外语学科的人文属性逐渐会具有跨学科属性,因此,外语学科面临着现实的转型发展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外语学科转型发展的关键,教师要主动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体现责任担当。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亚太社会文化研究室兼东南亚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许利平发表题为《国别和区域复合型人才培养思考》演讲。他提出国别和区域复合型人才的四点思考:第一,国别和区域研究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要从适应国家战略的目标,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满足社会服务的需要三个方面实现;第二,国别和区域研究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路径,包括基础性、交叉性、复合性;第三,国别和区域研究培养复合型人才挑战:学科定位需要进一步提升,知识的供给问题,教师能力的挑战;第四,国别和区域研究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前景,层次要求更高,复合型人才机制越来越稳固,复合型人才培养定位越来越清晰。
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院长张振江做了题为《国别和区域的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演讲,阐述了国别和区域研究中的问题,指出了现有的每一个学科都在突破自己,如何改变现有人才培养体系问题?高校要有跨专业的勇气和意识,要突破目前体制和机制的障碍,这样才能实现国别区域人才培养。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赵可金做主题为《新时代的国别区域学科建设:问题与趋势》主旨演讲,他指出了国别和区域研究的内涵问题、文化研究问题、跨学科研究问题,对新时代国别区域学科建设的趋势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国别和区域研究本质上是跨文化比较研究,研究者致力于解决国别区域的社会、文化的相关意义、结构和动力问题,也创造了通过比较研究来扩展反思,滋生文化和社会理解的机会,因此,文化是打开国别区域研究大门的钥匙。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秘书处研究员孙晓萌发表了题为《新文科背景下的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培养:以亚非地区为例》演讲,剖析了国别和区域研究的特点,从事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的标准,国别与区域研究学科在空间、历史、社会、文化四个维度基础之上,对亚非地区研究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同时指出了亚非地区研究的学科特点,她重点探讨了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OAS)的组合式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的特点,以及国内多个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培养的典型案例。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邢丽菊做了题为《新文科背景下的跨学科研究:以中外人文交流研究为例》演讲,阐述了中外人文交流研究的时代背景,中外人文交流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跨学科研究,以复旦大学为例,重点介绍了当前国内高校开展中外人文交流研究的基本现状,以及中外人文交流研究的未来前瞻展望,提出了在当前的国际形势具有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背景下,我们要加强同国外智库的交流与合作。
会议第二阶段由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邢丽菊主持。
四川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常务副院长、当代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波兰及中东欧研究中心主任李志强发表了题为《新文科背景下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培养的一些思考》演讲,他结合四川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区域国别研究十年的建设历程,以及本科、硕士、博士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效果评估、运行机制等方面,对新文科背景下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培养进行了深入思考。他提出的国别区域学科归属的问题,值得深入探讨。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语学院副院长、海湾研究中心主任丁隆做主题为《外语专业向区域国别研究的转型》演讲,根据我国区域国别研究队伍中外语人才构成低的现状,指出了外语专业人才在文献阅读、田野调查、国际交流方面的优势,同时也指出了,他们在学术训练系统性、研究的理论和方法、阅读研究习惯以及写作能力等方面的不足。结合自身的研究经历,对外语专业研究人才向区域国别研究人才转型的路径提出了独到的观点。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拉美所副所长孙岩峰做了主旨为《新形势下中拉关系所需的新型外语人才培养》的演讲,他针对当前拉美外语人才数量大,但是高、精、尖人才紧缺的结构性失衡问题,分析了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并且从国家、大学、院系和学生四个层面,对新形势下中拉关系所需的新型外语人才培养,以及在培养当中如何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建议。
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执行院长杨成发表了主题为《新文科背景下的区域国别研究人才培养模式转型:以上外为例》演讲,他结合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的建设实践,针对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培养转型当中对外语能力、历史学知识和地理学知识方面的要求,分享了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在研究方法设置、研究项目开展和取得的成果,为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培养提供了典型范例。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东方语言文化学院院长刘志强做了题为《华南地区外语学科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培养:传统与变革》主旨演讲,他介绍了近两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东方语言文化学院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培养的整体情况,分享了他对新文科背景下区域和国别人才培养的思考,认为区域和国别人才培养要注重文理交叉、知识拓展和创新思维三个维度,同时也分享了国别和区域人才培养坚持的理念和做法,他提出了在大众培养中挑精英栽培,增强课程思政融入课堂和教材,增设《国际政治》、《国际法》等课程,同时探索“英语+两门小语种”,融合多国别实践、国际合作组织实习等做法,为国别和区域人才培养提供了参考模板。
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刘玉梅发表了主旨为《新文科背景下外语学科专业融合建设的构想与实践——以川外国际关系学院为例》,她分享了川外国际关系学院学科专业融合发展的理念与实践,从新文科与超学科趋势与前瞻、智库建设和复合型人才培养方面具体阐述。她指出,新文科具有学科交叉、复合融通、全人教育和面向社会的特点,而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不同的学科贡献自己的基础知识,并形成深度整合的知识构架,从而产生崭新的整体效应。国际关系学院依托外语院校的优势进行智库建设,成立了金砖国家研究院、以色列研究中心、拉美研究中心等,探索“外国语言文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践行双轮驱动,人才培养实现复合发展的理念。在新文科时代背景下,世界格局呈现多边引领、命运与共的特点,而人才培养实力才是发展的关键。
四川外国语大学副校长祝朝伟教授致辞,祝校长指出,经过两个阶段的线上会议,新文科背景下的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培养研讨会即将落下帷幕,会议召开成功且高效。他认为本次会议有三个特点:第一,与会的专家人数众多,会议汇集了有近100名全国关注区域和国别研究的专家学者;第二,会议主题鲜明,13位专家先后就新文科建设与外语学科的转型、国别与区域专业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问题展开了充分的研讨,对于新时期特别是新文科背景下我国别和区域人才的培养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价值;第三,会议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激发出深邃的思想,发人深思。
祝校长表示,本次研讨会是一场知识的盛宴和思想的盛宴。感谢各位专家在百忙之中参加此次论坛,本次研讨会讨论的问题对于川外,对于从事国别和区域研究以及相关人才培养的高等院校、研究机构都具有重大的启发意义,再次感谢各位专家的参与,欢迎大家10月份参与川外70周年校庆系列活动。
作为学校70周年校庆的系列学术活动,本次研讨会汇集全国相关领域的顶级专家共聚云端,聚焦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国别和区域人才培养问题,直面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汇集相关单位的建设经验,引领未来改革发展方向。本次会议研讨范围广泛,交流深入,成效显著。
图/文:科研处 国际关系学院 重庆非通用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