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典籍英译专委会会长李正栓教授做客我校名师讲堂

发布时间:2022-12-20 浏览量:

2022年11月9日下午,河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典籍英译专委会会长、著名翻译家李正栓教授应我校邀请,做客“名师讲堂”,围绕《毛泽东诗词国际翻译与传播》这一主题开展了线上讲座。本次讲座由我校科研处处长、博士生导师胡安江教授主持,200余名师生聆听了此次讲座。

胡安江主持讲座

讲座伊始,李正栓便指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批成果,足见毛泽东诗词的重要性。他认为,翻译与传播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途径之一,毛泽东诗词翻译与传播不仅是翻译界的大事,更是国家大事,由此点明主题。在讲座的主体部分,李正栓首先提出了“毛泽东是谁”的问题,并结合毛泽东的伟大历史贡献对该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和回答。

随后,他将毛泽东诗词对外译介与国际传播85年的历史分为三个阶段:起始期(1937-1959),活跃期(1960-1978),平稳期(1979-至今)。关于起始期(1937-1959),他从美国记者与毛泽东诗词国际传播着眼,提到了埃德加·斯诺,艾格尼丝·史沫特莱和安娜·路易斯·斯特朗三位美国记者,特别强调了斯诺的贡献及其经典著作《红星照耀中国》,并带听众赏析了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及斯诺的英译文。接着,他提到了被吴宓称为“中国的雪莱”的陈逵,后者最早将毛泽东诗词介绍到英语世界。在接下来的讲座中,他通过分析这一阶段苏联和法国翻译家们的贡献,发现1957-1959年是毛泽东诗词翻译与传播的高潮。德国、意大利相继出版译本,《中国文学》英文期刊也捕捉到翻译传播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性,外文出版社也在此时出版了国内首个外文单行本。关于活跃期(1960-1978),李正栓介绍了60年代海外人士对毛泽东诗词的评价和收录、梳理了多个语种的海外单行本,并特别强调了韩素音和竹内实译本的重要性。关于平稳期(1979-至今),毛泽东诗词的译本主要有国内外宣译本、海外主要英译本、海外其他语种译本,其中也包括李正栓自己的汉英西葡藏等多语种版本。最后,李正栓指出,研究毛泽东诗词在国外的译介与传播,是推进中国文学世界文学化的重要途径,然而,目前中国学者尚未把握主动正确翻译和全面传播毛泽东诗词的机会。他呼吁更多翻译学子投身该领域的翻译、研究和传播事业中来。

李正栓讲座现场

讲座结束之前,现场师生就论文选题、研究方法和数据库材料获取等话题与李正栓教授进行了互动讨论,李正栓教授对这些问题都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答。胡安江对此次讲座进行了总结。他指出:李正栓教授对毛泽东诗词的翻译与传播进行了全景式的描述,史料丰富,逻辑严密,立意高远,是一堂中共党史课、诗词赏析课、翻译实践课、国际传播课。李教授的讲座,既有丰富的信息,也有多元的视角,既开拓了听众的视野,也让听众领略了他严谨的学者风范和精湛的翻译艺术,给予听众各种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启迪。

/ 科研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