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学术交流 >

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欧阳哲生教授做客我校名师讲堂

发布时间:2022-12-20 浏览量:

1121日下午14:30,我校名师讲堂第九讲于线上顺利举行。主讲人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欧阳哲生教授围绕《古代北京与西方文明》这一主题进行了交流分享。我校科研处处长,博士生导师胡安江教授主持了讲座,两百余名师生线上聆听了本次讲座。

讲座伊始,欧阳哲生从研究《古代北京与西方文明》的缘由入手,强调北京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指出中西会通、中西交融对中国的发展极为重要,但目前对北京与外来文化之间关系的研究还不够深入。随后,欧阳哲生援引北京大学前辈学者们对北京学与中外文化交流史的研究及著作,阐明了本书的现实背景。前有向达先生研究长安与西域关系的经典之作《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后有周一良先生在1980年代组织北京大学相关专业教师,撰写了《中外文化交流史》。此著作承传了前辈学者们的研究课题,并以“北京”为中心进一步探究中西文化的交融。他提到,“古代北京与西方文明”的这一课题旨在探讨西方人士的“北京经验”对西方文化、历史的影响,呈现“西方视野里的北京”内含的丰富性、复杂性。同时,该课题还探讨了嵌入北京的“西方元素”(如天主教、基督教、东正教)对北京城市文化及中国文化历史的影响,极大地拓展了中西关系史、国际汉学、北京史等领域的研究。

       

接下来,欧阳哲生从导论部分、八个章节的主体和附录部分详述了该著作的核心内容。他充分挖掘和利用了相关历史人物的文献资料,注重中西结合、相互印证、将研究建立在严谨和极其扎实的史料基础上。例如,有关17世纪西方来华耶稣会士的《利玛窦中国札记》安文思《中国新史》李明《中国近事报道》;18世纪法国耶稣会士撰写的《耶稣会士中国书简集》葡萄牙耶稣会士平托的游记《远游记》等等。最后,欧阳哲生指出,《古代北京与西方文明》具有强烈的场域意识、问题意识、文献意识和批评意识,充分体现了西方视野里的北京形象及其演变,加深读者对西方北京学知识谱系的掌握。相比于以时序叙述中西文化交流史的传统方式,欧阳哲生以更具空间场域感和历史现场感的“北京”为中心,通过具体和广阔的经验认知,突出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时代重心。欧阳哲生呼吁要重视元大都这一历史文化名城的外来文化因素,从而为北京不断提高的国际地位建立稳固的历史基础。

讲座结束之前,现场师生就文献辨别与考古、证实与证伪,“东方”和“西方”两个动态演变的概念和研究方法的选择等话题与欧阳哲生教授进行了互动讨论欧阳哲生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答。胡安江对欧阳哲生教授的讲座进行了详尽且极具深度的总结。他认为本次讲座极具方法论的借鉴意义,欧阳哲生教授提供了一个极为新颖的研究视角和思路——以场域为中心,探讨中外文化交流史。同时,从认识论层面,欧阳哲生教授对“北京经验”进行了全方位的历史描写、历史考证、历史计量和历史评介,让听众们领略到欧阳哲生教授宏大的学术视野和严谨的学术风范。  

/文 科研处